Pages - Menu
▼
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
【遊記】台南‧搭巴士去新化逛老街、武德殿和果菜市場
這幾年來,就算自己沒有交通工具,要親近台灣的好山好水與各鄉鎮的風情美食,也很方便。台灣好行的路線越來越來多,許多縣市也紛紛推出遊覽路線巴士,身為古都的台南當然不落人後,在今年一口氣推出了六種顏色的幹線公車,搭配其他支線,大台南地區的各大風景名勝幾乎都可以搭公車走透透啦。
最近更推出「幹線公車主題路線宣傳摺頁」,以名人漫遊帶路作為開頭,透過名人紙上帶路,讓民眾可由文字閱讀,初步認識各幹線特色,如:綠幹線由作家劉克襄介紹由新化、左鎮與玉井構成之「青果之旅」;藍幹線由城市作家王浩一介紹西港、將軍、北門等「藍色海線靜旅」。其他內容包含人文歷史、自然物產、風景名勝與古蹟節慶等不同特色,各線亦隱藏名人私房景點,如:山上區-山上淨水廠、將軍區-方圓美術館、後壁區-烏樹林文化園區、官田區-菱角田、葫蘆埤等。此外,摺頁以插畫地圖方式,標示出幹線、支線公車沿線經過的特色景點,並同步於摺頁內收錄各線景點簡介與轉乘等相關資訊,讓旅人、背包客一摺頁在手,參考建議行程,即可自行搭公車深度旅遊大台南。(宣傳折頁介紹文字摘自大台南車公車資訊網)
若寶跟愛米很榮幸參加了由劉克襄老師帶隊的綠線公車漫遊。一直都是劉克襄老師的忠實讀者,能有機會見到本尊,當然要帶書去請老師簽名(笑)。
第一站我們來到新化,巴士停在興南客運新化站。
在老街的咖啡館裡拍到這張介紹興南客運的海報。
以下關於新化老街的介紹摘自新化老街網頁、其他網路資料與劉老師口述。
新化從日治時期就與府城台南往來頻繁,商業買賣極為蓬勃,中山路、中正路一帶,地處交通要道,興建了大批洋樓、街屋,形成繁榮的商店街。也就是今日的新化老街,一長排老洋樓,仿巴洛克式的立面建築,保存良好之對稱且講究的花紋雕飾,不只讓學者專家視為研究考察焦點,也讓像我們這般的遊客們驚歎不已。
新化原有兩條老街,但在幾年前道路拓寬時拆掉了中山路老街,目前只剩中正路四十八戶,屋齡約八十年之建築物群,有著一份老而彌堅特別堅固的氣派,也象徵著過往歲月的榮光。新化老街曾獲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票選第一名、全國歷史建築百景票選第二名,並於民國八十八年榮獲經濟部選為全國示範商圈,九十一年中華三菱汽車甚至選擇老街作為廣告的場景,年代新聞亦曾以老街為場景播報新聞。是在地新化人們相當引以為傲的珍貴文化資產。
在新化還是「大目降廳」的時代。老街除了十多幢西式建築引人注意外,此地群居著新化有錢人家與地方知名人士,再加上南北雜貨集於此地,到這裡趕集買雜貨的人南來北往,熱鬧非凡,因此,老街的熱鬧與繁華,頗為當時人們所津津樂道。事實上,除了人文薈萃造就新化老街的風光外,老街荷蘭式的建築物,在當時也是頗負盛名的。這些建築與眾不同,與傳統大異其趣,門面雕樑畫棟,上面刻有各種圖案花紋。每幢建物都以水泥及大陸福杉為材料,是屬於沒有鋼筋的樓房,古色古香極具特色。而內部結構卻是木造的,儘管隨著歲月屋舊人老,但老屋的獨特建築風格是現代建築所不及的。
在新化老街上一整排的巴洛克建築中,其中一棟屋頂上立有「老鷹」振翅高飛,非常特別。據文史工作者考究發現,原先這一整排建築屋頂上至少有「5隻老鷹」,可能年代久遠,多數老鷹已經損壞。
看到黃家特別熟悉,這間是回春堂中藥房,乃新化地區最早的漢藥行,店內使用的藥櫥以及桌椅都是用台灣檜木製作而成,已經傳到第五代的老闆還保留清嘉慶17年(1812年)的原始地契。
新化老街咖啡屋,除了可以喝咖啡,也有許多新化的文史資料可以參觀。
我很愛的白曝油品牌東成醬油在老街上也有專賣店。
逛著逛著,我們這些都市俗看到這些從沒見過的奇異果子。
原來這就是破布子。阿姨很熱心的請我們試吃她醃漬好的破布子。
一旁賣筍的阿伯也好可愛,他說筍子是他清晨才挖的,非常新鮮。
若寶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大餅攤,不過她最有興趣是上面會自轉的趕蠅器。
順著老街走會走到這處空地。
似乎是固定舉辦市集的地方。看到汲水器,整團唯一的小人開心的壓起來。
是雨傘的裝置藝術嗎?
還是市集中有創意的遮陽方法嗎?
我們的另一個目的地是新化武德殿。
用來推廣劍道、柔道的武德殿,於民國95年6月5日公告為歷史建築,興建於何時不得而知,只能確定是於昭和年間所落成。
日治時期在台灣各地興建相當多的武德殿,有些已拆除,有些則是毀損不勘使用,新化武德殿經過修復後,外觀新穎,屋頂和瓦片感覺有些許唐朝宮殿的風格。
四週大樹不多,有點可惜。
同時為劍道與柔道的練習場地,所以地板一分為二。
一邊是固定式,踩起來就跟平常地板一般牢靠。
另一邊則是在地板下方設有彈簧,所以踩在上面會上下震動,十分有趣。
新化的最後一站是新化鎮果菜市場,這裡除了有各式各樣的水果讓大家哇哇叫不停外,上廁所需要付錢並有阿姨遞給你折好的衛生紙,也讓第一次遇見這種狀況的若寶開了眼界。
新化鎮果菜市場原係屬山產集貨市場,位於信義街新化零售市場旁,民國五十六年,鎮長王教本感於果菜需求日增,乃將原有新化牛墟(建國街四十號)改建為「山產市場」。六十二年,鎮公所為促進地方繁榮,方便果農交易,藉以公共造產經營,充裕國庫、創造自治財源,遂計劃改善建設。由於果菜市場緊鄰工商發達之臺南市及仁德、歸仁、關廟、永康等鄉鎮市,且位於省公路旁,交通方便,位置適中,果農及商販因而逐年增加,於六十九年更名為「新化果菜市場」。七十一年九月一日,農產品交易法頒行,鎮公所依法申請辦理果菜批發市場,七十七年五月十日核准登記,新化果菜市場乃以公司經營模式成立。(以上介紹摘自新化觀光旅遊網)
好想將每一種水果都買回家喔!不過這裡是批發,很少有零售,最後我跟另一位團友合購了一些右上方的黃色李子(名字我忘記啦),皮剝掉就可以吃,酸酸甜甜滋味挺不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