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
【出遊】台南‧佳里蕭壠文化園區
趁著送若寶到蕭壠參加夏令營,姐姐跟我得空好好逛了蕭壠文化園區,才八點多太陽就好烈,逛到後來姐姐都只想躲在車上吹冷氣。
蕭壠文化園區前身為佳里糖廠,建廠於西元1906年,是日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設立的第一座新式製糖工廠,佔地約13.8公頃,屬日壓榨量2,400公噸之中型糖廠,舊名「蕭壠糖場」。製糖事業一直到二次大戰末期因盟軍空襲被迫停工。1945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改為「台糖公司第三區分公司」,1950年隸「總爺總廠」管轄,1958年7月總爺、蕭壠合併為「麻佳總廠」。1974年11月撤銷麻佳總廠,復名為「佳里糖廠」。佳里糖廠除製糖外也辦理原料運送及客貨運輸業務,客運班車至二重港、隆田,貨運班車更遠至北門鹽場和七股鹽場,於1970年代達到最高峰,堪稱佳里糖廠的黃金時期。1990年代國際糖價持續低迷,糖廠陸續倒閉,隨著大環境改變,糖業終成夕陽產業,佳里糖廠亦於1998年正式關廠。現在大部分廠區由臺南縣政府於2003年承租,也就是現在的蕭壠文化園區,一部份廠區承租予義典科技公司工廠用地。歷史悠久的佳里糖廠冰店併入善化廠經營管理,而佳里糖廠辦公大樓則改設為一樓蕭壠兒童圖書館、二樓南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。
「蕭壠」則是佳里的舊稱,「蕭壠」是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「蕭壠社」社名,蕭壠社在明鄭時期的軍備圖記為「霄壠番社」。荷蘭時期作「Soulangh」或「Soelangh」,原意為「契約土地」,荷蘭時期「蕭壠社」與「目加溜灣社」、「新港社」、「蔴荳社」合稱「西拉雅四大社」,可見蕭壠在400年前已是個頗具規模的大型聚落。(以上簡介摘自蕭壠文化園區官網)
我們是開車來,第一次找不到入口,原來要從第一張相片的左手邊小路開進去,彎進去不久會看到左手邊的糖廠冰品,不少人專程來吃冰,姐姐跟我一致認為烏梅冰最好吃。
這間以前可能是糖廠辦公室?現在似乎是閒置。往前一點有蕭壠兒童圖書館,姐姐不願進去,她說:「等下次帶小若來再去啦」。
路邊充滿歲月感的路標。
糖廠特有的五分車軌道。
蕭壠規劃了一個車站。
不過這裡五分車似乎純觀賞。印象中橋頭跟新營糖廠可以體驗搭乘五分車。
這棟紅磚屋,之前是合作運動推展協會的辦公室?賣場?目前閒置中。
外頭這些裝置藝術挺漂亮的。
前面的小廣場、藤架也很寫意,希望不會就此荒廢才好。
拉遠一點看全景。
對面這棟「洋房」,拍照起來很繽紛。
可惜似乎也沒有再利用。
這是親水廣場,若寶最期待就是每天下午在這裡「濕身」消暑。
親水廣場前的座位區。
我們家還沒睡醒的姐姐。
哇!是灶ㄟ,小時候媽媽跟阿嬷就用這種灶炊粿、燒水!我還負責放柴火呢。太讓人懷念了!
我要求的pose,姊姊勉為其難配合。
一開始沒注意到這群鹿最後面有位獵人啊。蕭壠以前有很多鹿嗎?
繼續應為娘要求,來張到此一遊照。
火車來嚕。
有點高,不是很好爬。
母女兩都上車了。
這些火車之前都應該是給甘蔗坐的,為何還有拉環呢?
本來想坐來一起來碗四果冰,可是長凳上好多大螞蟻啊。
這才是姊姊主動擺的拍照pose,果然世代有差異。
台灣水牛跟好朋友白鷺鷥。
遠方紅色小矮人就是進了夏令營教室又跑出來找我們的若寶。
糖廠倉庫群,佳里糖廠關廠後,留下14間倉庫及些許房舍,統稱「蕭壠14倉」。
現在老倉庫都蛻變成為風格多樣的展示、研習及講座空間。
規劃有四個常設展館,兒童遊戲館、西拉雅平埔族文化館、南瀛開拓史館和臺南藝陣館。
正在進行中的特展有「故宮古畫動漫展」、「板金不是板金-全國板金立體創作展」、「我們把小人國搬到蕭壠了」。
不過我們造訪的時間展間都還沒開放,誠如姐姐說的,再找時間跟爸爸、妹妹一起來嚕。
11間倉庫的南北廊道上方各有遮雨棚,並排成東西四列,形成南北兩條廊道,筆直幽深,氣勢磅礡,隨時有涼風吸入,漫步在期間,神清氣爽。
廊道是各展館的入口,也闢為各種藝文活動的展示空間。
蕭壠文化園區很適合親子同遊,不過園區附近除了糖廠冰棒,沒啥餐飲店,可能需要自行攜帶餐盒,或是開車至麻豆、佳里街上吃碗粿和肉圓!
蕭壠文化園區
臺南市佳里區六安里六安130號
電話:06-7229910 / 7228488
傳真:06-7236973
http://soulangh.tnc.gov.tw/
早上9:00-下午5:00 每週一、週二 除夕、初一休館
免費入園
我們即時的生活與心情都分享在臉書專頁,歡迎按讚加入~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